**十五、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网络协议是什么?
在计算机网络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就必须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 比如交换数据的格式、是否需要发送一个应答信息。这些规则被称为网络协议。
2.为什么要对网络协议分层?
· 简化问题难度和复杂度。由于各层之间独立,我们可以分割大问题为小问题。
· 灵活性好。当其中一层的技术变化时,只要层间接口关系保持不变,其他层不受 影响。
· 易于实现和维护。
· 促进标准化工作。分开后,每层功能可以相对简单地被描述。
网络协议分层的缺点:
功能可能出现在多个层里,产生了额外开销。 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于1977年提 出了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即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 OSI/RM,简称为OSI。
OSI 的七层协议体系结构的概念清楚,理论也较完整,但它既复杂又不实用, TCP/IP 体系结构则不同,但它现在却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TCP/IP 是一个四 层体系结构,它包含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用网际层这个名字 是强调这一层是为了解决不同网络的互连问题),不过从实质上讲,TCP/IP 只 有上面的三层,因为下面的网络接口层并没有什么具体内容,因此在学习计 算机网络的原理时往往采用折中的办法,即综合 OSI 和 TCP/IP 的优点,采用 一种只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这样既简洁又能将概念阐述清楚,有时为了方 便,也可把底下两层称为网络接口层。
四层协议,五层协议和七层协议的关系如下:
· TCP/IP是一个四层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 口层。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OSI七层协议模型主要包括是:应用层(Application)、表示层 (Presentation)、会话层(Session)、运输层(Transport)、网络层 (Network)、数据链路层(Data Link)、物理层(Physical)。
注: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只是为了介绍网络原理而设计的,实际应用还是 TCP/IP 四层体系结构。
3.应用层
应用层( application-layer )的任务是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 用。应用层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进程:主机中正在运行的程序)间的通信和 交互的规则。
对于不同的网络应用需要不同的应用层协议。在互联网中应用层协议很多,如域 名系统 DNS,支持万维网应用的 HTTP 协议,支持电子邮件的 SMTP 协议等 等。
4.运输层
运输层(transport layer)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向两台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 用的数据传输服务。应用进程利用该服务传送应用层报文。 运输层主要使用一下两种协议
每一个应用层(TCP/IP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协议一般都会使用到两个传输层协 议之一:
运行在TCP协议上的协议:
5.网络层
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确保计算机通信的数据及时 传送。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和 包进行传送。在 TCP/IP 体系结构中,由于网络层使用 IP 协议,因此分组也叫 IP 数据报 ,简称数据报。
互联网是由大量的异构(heterogeneous)网络通过路由器(router)相互连 接起来的。互联网使用的网络层协议是无连接的网际协议(Intert Prococol) 和许多路由选择协议,因此互联网的网络层也叫做网际层或 IP 层。
6.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通常简称为链路层。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总 是在一段一段的链路上传送的,这就需要使用专门的链路层的协议。
在两个相邻节点之间传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 IP 数据报组装 成帧,在两个相邻节点间的链路上传送帧。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错控制等)。
在接收数据时,控制信息使接收端能够知道一个帧从哪个比特开始和到哪个比特 结束。
发送端在层与层之间传输数据时,每经过一层时会被打上一个该层所属的首部信 息。反之,接收端在层与层之间传输数据时,每经过一层时会把对应的首部信息 去除。
7.物理层
在物理层上所传送的数据单位是比特。 物理层(physical layer)的作用是实现相 邻计算机节点之间比特流的透明传送,尽可能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 差异。使其上面的数据链路层不必考虑网络的具体传输介质是什么。“透明传送 比特流”表示经实际电路传送后的比特流没有发生变化,对传送的比特流来说, 这个电路好像是看不见的。
8.TCP/IP 协议族
在互联网使用的各种协议中重要和著名的就是 TCP/IP 两个协议。现在人们 经常提到的 TCP/IP 并不一定是单指 TCP 和 IP 这两个具体的协议,而往往是表 示互联网所使用的整个 TCP/IP 协议族。
互联网协议套件(英语:Internet Protocol Suite,缩写IPS)是一个网络通讯模型, 以及一整个网络传输协议家族,为网际网络的基础通讯架构。它常被通称为TCP/IP协 议族(英语:TCP/IP Protocol Suite,或TCP/IP Protocols),简称TCP/IP。因为该 协定家族的两个核心协定:TCP(传输控制协议)和IP(网际协议),为该家族中早 通过的标准。
划重点: TCP(传输控制协议)和IP(网际协议) 是先定义的两个核心协议,所以才统称为TCP/IP协议族
9.三次握手
三次握手的本质是确认通信双方收发数据的能力首先,我让信使运输一份信件给对方,对方收到了,那么他就知道了我的发件能力和他的收件能力是可以的。
于是他给我回信,我若收到了,我便知我的发件能力和他的收件能力是可以的,并且他的发件能力和我的收件能力是可以。
然而此时他还不知道他的发件能力和我的收件能力到底可不可以,于是我 后回馈一次,他若收到了,他便清楚了他的发件能力和我的收件能力是可以的。这,就是三次握手,这样说,你理解了吗?
10.四次挥手
四次挥手的目的是关闭一个连接
比如客户端初始化的序列号ISA=100,服务端初始化的序列号ISA=300。TCP连接成功后客户端总共发送了1000个字节的数据,服务端在客户端发FIN报文前总共回复了2000个字节的数据。
11.为什么TCP连接的时候是3次?2次不可以吗?
因为需要考虑连接时丢包的问题,如果只握手2次,第二次握手时如果服务端发给客户端的确认报文段丢失,此时服务端已经准备好了收发数(可以理解服务端已经连接成功)据,而客户端一直没收到服务端的确认报文,所以客户端就不知道服务端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可以理解为客户端未连接成功),这种情况下客户端不会给服务端发数据,也会忽略服务端发过来的数据。
如果是三次握手,即便发生丢包也不会有问题,比如如果第三次握手客户端发的确认ack报文丢失,服务端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ack报文的话就会重新进
行第二次握手,也就是服务端会重发SYN报文段,客户端收到重发的报文段后会再次给服务端发送确认ack报文。
12.为什么TCP连接的时候是3次,关闭的时候却是4次?
因为只有在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没有数据要发送的时候才能断开TCP。而客户端发出FIN报文时只能保证客户端没有数据发了,服务端还有没有数据发客户端是不知道的。而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FIN报文后只能先回复客户端一个确认报文来告诉客户端我服务端已经收到你的FIN报文了,但我服务端还有一些数据没发完,等这些数据发完了服务端才能给客户端发FIN报文(所以不能一次性将确认报文和FIN报文发给客户端,就是这里多出来了一次)。
13.为什么客户端发出第四次挥手的确认报文后要等2MSL的时间才能释放TCP连接?
这里同样是要考虑丢包的问题,如果第四次挥手的报文丢失,服务端没收到确认 ack报文就会重发第三次挥手的报文,这样报文一去一回 长时间就是2MSL,所以需要等这么长时间来确认服务端确实已经收到了。
14.如果已经建立了连接,但是客户端突然出现故障了怎么办?
TCP设有一个保活计时器,客户端如果出现故障,服务器不能一直等下去,白白浪费资源。服务器每收到一次客户端的请求后都会重新复位这个计时器,时间通常是设置为2小时,若两小时还没有收到客户端的任何数据,服务器就会发送一个探测报文段,以后每隔75秒钟发送一次。若一连发送10个探测报文仍然没反应,服务器就认为客户端出了故障,接着就关闭连接。
什么是HTTP,HTTP 与 HTTPS 的区别
HTTP 是一个在计算机世界里专门在两点之间传输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超文本数据的约定和规范
15.常用HTTP状态码
HTTP状态码表示客户端HTTP请求的返回结果、标识服务器处理是否正常、表明请求出现的错误等。
状态码的类别:
**类别 原因短语**
1XX Informational(信息性状态码)接受的请求正在处理
2XX Success(成功状态码)请求正常处理完毕
3XX Redirection(重定向状态码)需要进行附加操作以完成请求
4XX Client Error(客户端错误状态码)服务器无法处理请求
5XX Server Error(服务器错误状态码)服务器处理请求出错
常用HTTP状态码:
**2XX 成功(这系列表明请求被正常处理了)**
200 OK,表示从客户端发来的请求在服务器端被正确处理
204 No content,表示请求成功,但响应报文不含实体的主体部分
206 Partial Content ,进行范围请求成功
3XX 重定向 (表明浏览器要执行特殊处理)
301 moved permanently,永久 性重定向,表示资源已被分配了新的 URL
302 found,临时性重定向,表示资源临时被分配了新的 URL
303 see other,表示资源存在着另一个 URL, 应使用 GET 方法获取资源 (对于 301/302/ 303响应,几乎所有浏览器都会删除报文主体并 自动用 GET重新请求)
304 not modified ,表示服务器允许访问资源,但请求未满足条件的情况(与重定向无关)
307 temporary redirect,临时重定 向,和302 含义类似,但是期望客户端保持请求方法不变向新的地址发出请求
4XX 客户端错误
400 bad request,请求报文存在语法错误
401 unauthorized,表示发送的请求需要有通过 HTTP 认证的认证信息
403 forbidden ,表示对请求资源的访问被服务器拒绝,可在实体主体部分返回原因描述
404 not found,表示在服务器上没有找到请求的资源
5XX 服务器错误
500 internal sever error,表 示服务器端在执行请求时发生了错误
501 Not Implemented,表示服务器不支持当前请求所需要的某个功能
503 service unavailable,表明服务器暂时处于超负载或正在停机维护,无法处理请求
16.什么是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
对称密钥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个密钥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密钥发送问题,即如何安全地将密钥发给对方;
而非对称加密是指使用一对非对称密钥,即公钥和私钥,公钥可以随意发布,但私钥只有自己知道。发送密文的一方使用对方的公钥进行加密处理,对方接收到加密信息后,使用自己的私钥进行解密。
17.Session、Cookie和Token的主要区别
HTTP协议本身是无状态的。什么是无状态呢,即服务器无法判断用户身份。
什么是cookie
cookie是由Web服务器保存在用户浏览器上的小文件(key-value格式),包含用户相关的信息。客户端向服务器发起请求,如果服务器需要记录该用户状态,就使用response向客户端浏览器颁发一个Cookie。客户端浏览器会把Cookie保存起来。当浏览器再请求该网站时,浏览器把请求的网址连同该Cookie一同提交给服务器。服务器检查该Cookie,以此来辨认用户身份。
什么是session
session是依赖Cookie实现的。session是服务器端对象。
session 是浏览器和服务器会话过程中,服务器分配的一块储存空间。服务器默认为浏览器在cookie中设置 sessionid,浏览器在向服务器请求过程中传输 cookie 包含 sessionid ,服务器根据 sessionid 获取出会话中存储的信息,然后确定会话的身份信息。
cookie与session区别
存储位置与安全性:cookie数据存放在客户端上,安全性较差,session数据放在服务器上,安全性相对更高;
存储空间:单个cookie保存的数据不能超过4K,很多浏览器都限制一个站点多保存20个cookie,session无此限制
占用服务器资源:session一定时间内保存在服务器上,当访问增多,占用服务器性能,考虑到服务器性能方面,应当使用cookie。
什么是Token
Token的引入:Token是在客户端频繁向服务端请求数据,服务端频繁的去数据库查询用户名和密码并进行对比,判断用户名和密码正确与否,并作出相应提示,在这样的背景下,Token便应运而生。
Token的定义:Token是服务端生成的一串字符串,以作客户端进行请求的一个令牌,当第一次登录后,服务器生成一个Token便将此Token返回给客户端,以后客户端只需带上这个Token前来请求数据即可,无需再次带上用户名和密码。使用Token的目的:Token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服务器的压力,减少频繁的查询数据库,使服务器更加健壮。
Token 是在服务端产生的。如果前端使用用户名/密码向服务端请求认证,服务端认证成功,那么在服务端会返回 Token 给前端。前端可以在每次请求的时候带上 Token 证明自己的合法地位
session与token区别